当然,取消货币化安置会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,现在实行"给钱+给房"相结合也可以,根据当地情况稳步推进。但不论如何,取消货币化确实是棚户区改造如今的主流动作。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,国家以往在拆迁赔偿上以货币化为主,今为何一反常态?这背后又透露出什么信号?
其实,国家在棚户区安置中取消货币化政策,转而以给房为主,主要是为了稳定楼市,即不让房价大涨也不让大跌:
众所周知,棚户区安置主要有两种方式:给钱和给房子。最近几年,国家实行最多的就是给钱,因为比较省事。毕竟,分房会涉及楼层、采光等问题,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。且分房还会涉及原地、异地安置问题,这其中也会产生不少纠纷,让人头疼不已。
分钱就不一样了,上面的问题基本不存在。而且,如果分钱,拆迁户可以拿着这笔钱购买当地建成的一些房子,这就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库存房,理论上是有利于当地楼市的。
但在实行中却发现,拆迁给钱反而使得当地房价暴涨,危害当地楼市发展。首先,比较直观的一点就是拆迁户的产生,等于一下子产生了一批刚需族,还是有钱的刚需族。他们拿着钱投到楼市里,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推高房价,虽然非他们所愿。
其次,就是热钱的流入。如今,市面上的热钱还是很多的,炒房团会把目光放在有拆迁规划的城市,甚至是县城,先过来一波把房价"吹高",然后静等拆迁户接盘。可以说,过去有不少城市由于拆迁给钱这项措施, 房价上涨严重,短短两年房价翻了2、3倍的不在少数。
一旦房价暴涨,将有可能严重危急当地经济。想想看,如果当地的房价虚高,而收入水平、经济发展严重跟不少,会有什么后果?买了高价房子的大部分人,大半工资都用于还贷,市场经济怎么办?又或者房价是很高,但没有过硬的经济作为支撑,谁愿意来当地工作?又有谁来接盘当地的房子? 房价下跌或许会成为必然,一旦这个缺口打开,连锁反应都是当地经济难以承受的。
除了房价以外,货币化还会影响当地的物价。毕竟,拆迁给钱意味着货币超发。拆迁户拿到的大量资金逐渐流入市场后,总会或多或少使得当地通货膨胀率上升。
因此,为了规避以上不利因素,贯彻房住不炒的宗旨,国家只能调整拆迁赔偿措施。而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,因地制宜取消棚改货币化,确实是个明智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