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征地拆迁中,经常会见到棚户区改造、旧城改造项目中,出现“模拟拆迁”的情况。然而,有许多被拆迁人对于这一概念并不理解,稀里糊涂跟着签了协议,但到最后却发现补偿并不合理,但此时却因前期签订的补偿协议而难以寻求救济。
那何为“模拟拆迁”?模拟拆迁的陷阱主要有哪些呢?
一、什么是模拟拆迁?
“模拟拆迁”并不是真正的拆迁,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前,了解当地居民的一个意向,或者面对征收的态度。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模拟拆迁,常见类型有旧城改造类项目。
如果绝大多数的居民愿意被征收,那么居委会可以联合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,行政机关确定了相应的征收区块之后,将对原老旧房屋的价值进行预评估,并明确告知居民拟建房屋的价值、位置、面积和社区。由居民决定是否征收,签订模拟拆迁协议比例达到90%或以上,征收方再发布正式的征收公告;若在一定期限内,政府还未发布正式征收公告,则模拟拆迁协议自动时失效。
二、模拟拆迁有哪些陷阱?
1、模拟过程不透明,不会对所有人进行公布。也就是说,在模拟拆迁过程中,老百姓的意愿到底有多少,有关部门并不会对所有人进行公示,导致其他人不明白事实真相,草草签字。
2、签字的主体不一定适格。模拟拆迁上有很多时候都是投资方来签字,而并非相关行政部门,因此,在很多时候,会被看作民事协议,后期进入实质拆迁时,往往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力。如果拆迁方不承认相关协议的效力,很有可能让被拆迁户陷入被动。
3、评估间隔存疑。往往模拟协议拆迁和正式拆迁决定间隔很久,导致征收评估结果与初次评估结果出现重大差异,有些征收方没有按照法律流程重新评估,而被征收人更无法接受按照初次评估结果作为补偿条件,让矛盾再次爆发。
4、协议效力存疑。在这个环节签字生效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很有可能会被“动手脚”,例如,当初你签这个字,认为只是模拟,看见大家都签了字后也草率签了字。但当模拟拆迁转化成正式拆迁时,拆迁方也不重新签订安置补偿协议了,以模拟拆迁补偿协议取而代之。
面对模拟拆迁,签约前,我们一定要先看协议内容是否合理、合法,补偿标准是否达到了合理的预期。 在“预签协议”发生后者有苗头的时候,被拆迁人就应当及时咨询求助拆迁律师了,千万不要盲目跟风,为了凑热闹就签字。